污水中的氮主要以四种形式存在:氨氮(NH3-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以及有机氮(以氨基酸、蛋白质、尿素、胺类和硝基化合物为主)。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同化作用。
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氮的过程,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硝化作用:亚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通常合并在一起统称为硝化。硝化作用是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氨氮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NO3--N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是由一类异氧型微生物将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N)还原为气态氮(NxOy和N2)的过程。
除磷作用是在微生物可以在好氧条件下逆浓度梯度过量吸收胞外的磷酸盐,并合成多聚物贮存在胞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硝化菌通常都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菌,其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较长,增殖培养需要较长的污泥龄。聚磷脱氮菌多为短泥龄异养微生物。由于生物除磷的唯yi途径是经过排除富含磷的剩余污泥实现除磷的目的。一般来说,为了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剩余污泥排放量,由此导致系统处于较短的泥龄控制状态。显然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泥龄上存在着矛盾,即泥龄太高,不利于生物除磷,泥龄太低,硝化菌无法存活,且剩余污泥泥量过大会增加后续污泥处理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