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量具使用注意事项(二)
六、外径千分尺
(一)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测量上限不大于300mm的千分尺,按25mm分段,如0-25mm、25-50mm……275-300mm等;测量上限大于300mm至1000mm的千分尺,按100mm分段,如300-400mm、400-500mm……等。其主要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螺纹轴套、固定套管、微分筒、调节螺母、弹簧套、垫片、测力装置、锁紧装置、隔热装置几部分组成。
2.千分尺可测量IT8-IT12级工件的各种外形尺寸,如长度、外径、厚度等。
(二)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外径千分尺时,一般用手握住隔热装置。如果手直接握住尺架,就会使千分尺和工件温度不一致而增加测量误差。在一般情况下,应注意外径千分尺和被测工件具有相同的温度。
2.千分尺两测量面将与工件接触时,要使用测力装置,不要转动微分筒。
3.千分尺测量轴的ZX线要与工件被测长度方向相一致,不要歪斜。
4.千分尺测量面与被测工件相接触时,要考虑工件表面几何形状。
5.在测量被加工的工件时,工件要在静态下测量,不要在工件转动或加工时测量,否则易使测量面磨损,测杆扭弯,甚至折断。
6.按被测尺寸调节外径千分尺时,要慢慢地转动微分筒或测力装置,不要握握住微分筒子挥动或摇转尺架,以致使精密测微螺杆变形。
7.测量时,应使测砧测量面与被测表面接触,然后摆动测微头端找到正确位置后,使测微螺杆测量面与被测表面接触,在千分尺上读取被测值。当千分尺离开被测表面读数时,应先用锁紧装置将测微螺杆锁紧再进行读数。
8.千分尺不能当卡规或卡钳使用,防止划坏千分尺的测量面。
七、内径千分尺
(一)内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内径千分尺的测量下限有50mm、75mm、150mm等,测量上限*大至5000mm。单体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为25mm。其主要由固定测头、螺母、固定套管、锁紧装置、测微螺杆、微分筒、活动测头、调整量具、管接头、弹簧、套管、量杆几部分组成。
2.内径千分尺可测量IT10或低于IT10级工件的孔径、槽宽、两端间距离等内尺寸。
(二)内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选取接长杆,尽可能选取数量*少的接长杆来组成所需的尺寸,以减少累积误差。在连接接长杆时,应按尺寸大小排列,尺寸*大的接长杆应与微分头连接。如把尺寸小的接长杆排在组合体的ZY时,则接长后千分尺的轴线,会因管头端面平行度误差的“积累”而增加弯曲,使测量误差增大。
2.使用测量下限为75(或150)毫米的内径千分尺时,被测量面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或60)毫米,否则可能由内径千分尺的测头球面的边缘来测量。
3.测量必须注意温度影响,防止手的传热或其它热源,特别是大尺寸内径千分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显著。测量前应严格等温,还要尽量减少测量时间。
4.测量时,固定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摆动活动测头的同时,转动微分筒,使活动测头在正确的位置上与被测工件手感接触,就可以从内径千分尺上读数。所谓正确位置是指:测量两平行平面间距离,应测得*小值;测量内径尺寸,轴向找*小值,径向找*大值。离开工件读数前,应用锁紧装置将测微螺杆锁紧,再进行读数。
八、公法线千分尺
(一)公法线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公法线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处仅测砧与活动测砧为圆盘形。圆盘的直径通常为25mm或30mm。
2.公法线千分尺可测量模数在0.5mm以上外啮合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主要用来直接测量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和变位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公法线长度变动量以及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亦可用于测量工件特殊部位的尺寸,如筋、键、翅、成形刀具的刃、弦齿等的厚度。
(二)公法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公法线千分尺的测砧为圆盘状,测量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和表面洁度要求较高,使用或清洗时应特别注意。测量时,使用测力装置,则可避免由于测力过大或不均而使圆盘变形,增大测量误差。
2.测量时不要使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面在其边缘0.5毫米处与齿面接触,尽可能接触在里面一些,因为测量面0.5毫米允许有塌边,同时由于测力影响。如在边缘接触,测量面变形就较大,都易使测量误差增大。
3.测量公法线长度时,若用量块为标准以比较法测量,则可提高测量精度。
九、杠杆千分尺
(一)杠杆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测量范围一般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径千分尺的微分头部分及杠杆测微机构组成。
2.杠杆千分尺用途一般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但是测量精度较高,如应用量块作比较测量,还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杠杆千分尺与三针结合使用时,可测量2-3级螺纹塞规的中径尺寸。
(二)杠杆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直接测量是将工件正确置于杠杆千分尺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调节微分筒使表盘上指针有适当示值,并应拨动拨叉几次,示值必须稳定,此时,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读数加上表盘上的读数即为工件实际尺寸。
2.比较测量可用量块作标准调整杠杆千分尺,使测微杠杆指针位于零位,紧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读数,可避免微分头示值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3.成批测量应按被测工件的公称尺寸,调整杠杆千分尺示值(为提高测量精度亦可用量块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公差要求,转动公差带指标调节螺钉,调节公差带。测量时,只观察指针是否在公差带范围内即可确定工件是否合格。该测量方法工效高并且精度亦高。
4.测量曲面间或刃面间距离,应摆动杠杆千分尺或被测工件,在指针的返折处(即转折点)读数。
十、百分表
(一)百分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 常用量具使用注意事项(二)
1.百分表主要由表体、表圈、刻度盘、转数指针、指针、装夹套、测杆、测头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测杆的直线位移,经过齿条-齿轮传动,转变为指针的角位移。
2.百分表的测量范围一般为0-3、0-5和0-10mm。主要用于直接或比较测量工件的长度尺寸、几何形状偏差,也可用于检验机床几何精度或调整加工工件装夹位置偏差。
(二)百分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1、百分表应固定在可靠的表架上,根据测量需要,可选择带平台的表架或万能表架。
2.百分表应牢固地装夹在表架夹具上,如与装套筒紧固时,夹紧力不宜过大,以免使装夹套筒变形,卡住测杆,应检查测杆移动是否灵活。夹紧后,不可再转动百分表。
3.百分表测杆被测工件表面必须垂直,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4.测量圆柱形工件时,测杆轴线应与圆柱形工件直径方向一致。
5 测量前须检查百分表是否夹牢又不影响其灵敏度,为此可检查其重复性,即多次提拉百分表测杆略高于工件高度,放下测杆,使之与工件接触,在重复性较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量。
6、在测量时,应轻轻提起测杆,把工件移至测头下面,缓慢下降测头,使之与工件接触,不准把工件强迫推入至测头,也不准急骤下降测头,以免产生瞬时冲击测力,给测量带来误差。对工件进行调整时,也应按上述操作方法。在测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测杆应有0.3-1mm的压缩量,以保持一定的起始测量力。
7.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可自制各种形状测头进行测量:如可用平测头测量球形的工件;可用球面测头测量圆柱形或平表面的工件;可有尖测头或曲率半径很小的球面测头测量凹面或形状复杂的表面。测量薄形工件厚度时须在正、反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取*小值,以免由于弯曲,不能正确反映其尺寸。
8、测量杆上不要加油,免得油污进入表内,影响表的传动机和测杆移动的灵活性。
十一、杠杆百分表
(一)杠杆百分表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
1.杠杆百分表是一种借助于杠杆-齿轮或杠杆-螺旋传动机构,将测杆的摆动变为指针回转运动指示式量具。其主要由表体、连接柄、表圈、指针、表盘、换向器、轴套、测杆几部分组成。
2.杠杆百分表测量范围一般为0??-0.8mm。其一般用途与钟表式百分表相似,可用**测量法测量工件的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也可用比较测量方法测量尺寸。由于杠杆百分表的测杆可以转动,而且可按测量位置调整测量端的方向,因此适用于测量通常钟表式百分表难以测量的小孔、凹槽、孔距、坐标尺寸等。
(二)杠杆百分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1.根据杠杆百分表的工作原理,可以清楚看出,测杆(杠杆短臂)的有效长度直接影响测量误差,因此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使测杆的轴线垂直于工件尺寸线。
2.如果由于特殊工件的测量需要,无法调整测杆轴线使工件尺寸线与测量线重合,将会使测杆的有效长度减小,指示读数增大。测量结果应进行修正。
十二、内径百分表
(一)内径百分表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
1.内径百分表是一种借助于百分表为读数机构、配备杠杆传动系统或楔形传动系统的杆部组合而成。其一般由表、手柄、主体、定位护桥、活动测头、可换测头、紧固螺钉几部分组成。
2.内径百分表测量范围一般有6-10、10-18、18-35、35-50、50-100和100-160mm等。其主要用于以比较法测量孔径或槽宽、孔或槽的几何形状误差,根据被测工件的公差选择相应精度标准环规或用量块及量块附件的组合体来调整内径百分表。
(二)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1、内径百分表一套,百分表和测量杆不可分开使用。
2.在测量前必须根据被测工件的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测头。在调整及测量工作中,内径百分表的测杆应与环规及被测孔径垂直,即在径向找*大值,在轴向找其*小值。在测量槽宽时,在径向及轴向找其*小值。具有定心器的内径百分表,在测量内孔时,只要将仪器按孔的轴线方向来回摆动,其*小值,即为孔的直径。
常用量具使用注意事项(二)
仪器网-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
相关热词:
金相分析仪,油品分析仪,针焰试验仪,液位传感器,土壤测试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200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