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资讯

长三角致力打造自主可控全产业链机器人 需要重点发展哪些配套仪器?

行业动态 2024-05-24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非常活跃、开放度比较高的区域之一,正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机器人产业。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效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的设计思维,更离不开先进配套仪器的支撑。配套仪器作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影响到机器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重点发展配套仪器成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报道:

近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考察巡讲”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作为采访调研的第二站,《科创板》记者来到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布科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科机器人”)智能工厂。

 2022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致函苏、浙、皖三省工信厅,要求他们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共同打造“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即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地区供应,核心目的是抵御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过度依赖进口可能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20240524-1001886362.jpg

需要重点发展哪些配套仪器?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感官”,对于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长三角地区应重点发展各种类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高性能传感器,可以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升机器人产品的竞争力。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关系到机器人的运动性能。长三角地区应加大在高精密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提高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运动精度。同时,通过集成化设计,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为机器人产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持。

软件与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可控的核心。长三角地区应重视机器人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仿真软件等软件的开发,以及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应用。通过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快速编程、智能决策和自适应控制。同时,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机器人与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其他系统的高效对接,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

安全与测试设备也是不可忽视的配套仪器。随着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机器人安全性能的研究,开发相关的测试设备和标准,确保机器人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对机器人产品的信任度,也是实现机器人产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长三角地区要实现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的目标,必须重点发展与之配套的高端仪器。通过提升传感器、伺服电机、软件与系统集成技术、安全与测试设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可以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作者:李石头

更多新闻资讯